EFP工作坊(第二期)5月27日西南财经大学马丹教授线上讲座

发表时间:2024-05-24

讲座题目:新质生产力如何促进城市产业链韧性提升?

主讲人:马丹

讲座时间:2024年5月27日(周一)19:00-20:30

讲座地点:线上 腾讯会议 999-276-469


主讲人简介:

马丹教授,现任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经济统计研究中心研究员、执行主任,统计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先后于西南财经大学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2002),经济学博士学位(2002-2007,硕博连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访问学者(2021-2022)。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部分论文入选全球高倍引论文,获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获得刘诗白优秀成果奖励,《统计研究》优秀论文,世界经济学会top10论文等。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天府英才工程A类人选,光华杰出青年教授,首届光华百人计划学术类人选,四川省科学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兼任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统计教育学会青年经济统计分会副会长,四川省统计学会副会长,四川省金融统计调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考试院专家,国家级人才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和成果鉴定专家。


讲座摘要:

在深入分析新质生产力内涵的基础上,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对象和新质劳动资料三个维度构建了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投影寻踪模型和CRITIC法测度了中国地级市层面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构建产业链网络经测算得到产业链韧性指数,除此之外梳理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的事实,最后通过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首先,在时间趋势上新质生产力和产业链韧性均呈现上升特征,在空间分布上两者都呈现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较低于平均水平。其次,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韧性具有促进作用,并且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显著,西部地区促进作用弱于其他地区。再次,资源错配和产业结构升级在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韧性影响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最后,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具有空间溢出效应,随地理距离增加溢出效应呈现衰减的趋势。基于此,本文为加快新质生产力和产业链韧性提升,以及资源错配和产业结构升级如何更好地引导新质生产力能效发挥提供了政策参考。


EFP工作坊

EFP工作坊将致力于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为与实验室相关的前沿科研信息提供交流平台。